【最新消息】馬太鞍堰塞湖現況
自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,湖水面積已明顯縮小。比較災前(9/20)與災後(9/25)的Planet衛星影像,湖水面積由85.4公頃,銳減至7.4公頃。根據林保署的資訊,湖水蓄積量僅剩約1300萬噸,為原本的15%,不過當地地質仍不穩,所以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。
自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,湖水面積已明顯縮小。比較災前(9/20)與災後(9/25)的Planet衛星影像,湖水面積由85.4公頃,銳減至7.4公頃。根據林保署的資訊,湖水蓄積量僅剩約1300萬噸,為原本的15%,不過當地地質仍不穩,所以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。
花蓮光復災後高解析度光學影像:今天花蓮終於撥雲見日了,MAXAR 50公分的高解析度衛星,於今天(9/25)早上8點18分順利拍到花蓮光復鄉的影像了!這也是光復市區災後第一張光學影像。
樺加沙颱風來襲,導致馬太鞍堰塞湖於9/23下午2點50分發生溢流,洪水造成花蓮光復鄉發生嚴重災情,南北重要交通要道馬太鞍橋 也被沖毀。感謝Synspective公司的即時協助,讓我們能夠於台灣時間9/24凌晨12點44分取得災後第一張雷達影像,以快速掌握…
近期好多圖粉詢問美濃大峽谷的影像,為了解事件發生始末,小瑞整理其中一個案例-新吉洋段(3542)1105地號的影像動態。以2025年6月15日的影像為例,表面上看似由裸露土砂地恢復為綠地,但透過衛星影像的近紅外光譜NIR吸收率分析,可確認這其實是…
歷經近30年的籌劃與興建,連結新北市淡水與八里的淡江大橋,於今天正式「合龍」!這塊關鍵的最後拼圖就位,象徵著這項重大工程即將完成,預計明年5月通車。淡江大橋不只是一座橋,它將解決長久以來台2線竹圍段和關渡大橋的交通壅塞問題。
追蹤馬太鞍堰塞湖水位變化:馬太鞍堰塞湖自7月底形成至今,潰堤風險一直是相關單位及居民所關注的重大議題。我們透過鴿子衛星高頻率拍攝堰塞湖的動態,發現從形成至今湖水面積也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,目前湖面面積約為80公頃。
全球海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,暗船活動猖獗,非法漁撈、毒品走私等問題層出不窮。透過自動識別系統與衛星技術的SynMaxTheia平台,可提供即時監控與數據分析,助力海洋治理並提升海域意識。
瑞竣科技於2025智慧城市展首度亮相最新AI產品【geoAI Maker 生成式智繪畫地圖模組】,主打「無需GIS背景、無需操作地圖介面」,即能快速完成地圖製作。展覽期間大獲好評,geoAI Maker自動將口語描述、圖片、新聞內容甚至PDF,快速轉換為GIS…
瑞竣科技與創聚環境管理公司合作的「臺灣InSAR地表形變資訊網」已經正式上線!以Sentinel-1雷達衛星多時序SAR(Synthetic Aperture Radar)影像為基礎,透過PS-InSAR技術分析出地表形變,目前已經提供2023年全臺500萬筆地表形變成果…
極端天氣事件頻傳,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已是世界各國正視的當務之急,本文聚焦於遙測技術的最新進展,解析如何運用先進的地球觀測衛星,從大範圍森林碳匯的精確量測,到溫室氣體排放源的有效監控,提供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資訊…
製作全球的夜間燈光地圖不再繁瑣,CARTO圖台以一站式的雲端服務,從資料蒐集、分析至地圖的視覺化與互動地圖的製作,搭配空間索引H3模式,以實現高效且快速的巨量資料處理。這不僅轉化資料為視覺化地圖,同時還節省存儲空間,提供更好的操作體驗。
你是否曾在購屋前,聽聞各種關於樓層與房屋售價的都市傳說呢?像是「汙水管轉彎處都安排在2樓,所以要記得殺價」、「大家忌諱買4樓,所以一定最便宜」、「6、8樓永遠最搶手,如果還有剩,表示這棟預售屋有問題」、「不要買13、14樓,因為有中繼水箱…